學生輔導機制

1. 晤談時間
本系四個年級共八班,每班皆有一名班導師帶領該班自大一至大四。自100學年度起在上學期開設「數位時代的新聞暨傳播倫理」、下學期開設「中華文化專題」課程,透過辦理院、系週會活動,凝聚院、系師生的感情並拓展學科領域視野;每學期亦安排兩次到四次的班會時間,由導師主持;需要參與以上諸活動的導師領有一個小時的鐘點費。
本系每位專任教師均依校方規定,於學期中每周至少到校四天、並排定6小時的輔導時間(office hour),提供學生課後面對面的學習輔導。此外,學生亦可透過電子郵件、手機、視訊通話、與社群媒體等工具接受教師的遠距輔導。
導師透過輔導時間或遠距輔導可以提供學生課業、生活、與生涯共三個主要面向的諮詢,並透過多元的晤談主題關心學生,主題包含:人際關係、生涯規劃、學習適應、自我探索、家庭狀況、情感關係、生活適應、特殊事件、心理疾病、選課輔導、前學期1/2不及格、期中預警、缺課預警、期中缺課預警、與其他問題類別。每位導師每學期均需與班上學生至少晤談1次,晤談記錄需作成電子版本之輔導記錄。在本系歷屆每位導師的努力下,晤談比率總是超過100%,亦即每學期每位導師均與導生進行1次以上之晤談。對於需要轉介專業輔導的學生,本系導師也會充分利用學務處心理輔導資源,以提供學生全面學習輔導之機會。
2. 學習輔導系統平台
本系依學校規定建置之學生整體輔導機制還包括便利的「學習輔導系統平台」。在本校資訊中心設置的四合e全方位主動學習平台中,學生可以隨時上網進入課業輔導系統下載最新教材、與老師作學習心得的互動,教師也可透過此系統公告課程作業等相關事項、並瞭解學生之學習歷程。此系統於98年完成,具體包括學生生涯歷程檔案(e-portfolio)、課程學習地圖、以及大專校院職能診斷平台(UCAN),於99年度起又與導師資訊平台整合成為「四合e全方位主動學習平台」。導師可以利用此線上平台,透過生涯歷程檔案與課程學習地圖看到學生學習及生活的多元資訊,並整合教學及行政單位,提供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上的全程關懷,全方位協助學生解決可能遭遇的困難。
3. 課程學習地圖與選課說明會
本系秉承校、院之教育目標,訂定本系之教育目標與專業核心能力指標。專業課程的設計與就業職能之專業核心能力緊密結合,每一課程於核心能力指標之權重資料均納入課程學習地圖系統,呈現不同目標與指標之間的相關性雷達圖。導師能隨時輔導學生認識修課內容、選課順序、以及未來職涯所需的能力,以利就業時的無縫接軌。學生只要能有效使用此系統,就能進行有組織的學習規劃。
本系為確保學生充分瞭解學科之教學目標與內容,還會透過各種管道將必要的資訊傳達給學生。首先依據學校選課時程,本系會公佈下一學年開設課程的總表;在學生選課前夕,本系則會進行選課說明會,由助教向學生宣導和說明校、院、系的課程規範,並提供彙整後的相關書面資料給學生參考;此外,所有課程資訊均會公佈在佈告欄與系網站上,並製作選課輔導相關檔案以供下載;授課教師則必須在每學期開學前,經本校校園資訊網之課業輔導系統輸入授課科目之教學大綱,大綱將明列教學目標、進度、評分方式、及參考教材等,這些資料也會依每年的課程需求作適當的更新,俾使選課同學充分了解授課內容與學習目標,而這些課程相關的公告亦可藉由課輔系統轉發至選課同學的信箱。
4. 課業輔導系統與即時回饋
各課程皆有建置課業輔導系統,教師可透過本系統登錄教學大綱與課程進度、分享教材資料與收取作業、以及公告課程資訊、分組通知、或校外參訪規劃。教學大綱需明確指出本課程著重培養的專業基本能力,並明訂評分方式與標準。課程性質的差異將形成不同的成績評量方式,以達到培育學生多元能力的初衷。導師可透過本系統檢視導生歷年的修課紀錄,以了解培養其專長的方向,進而能提供導生更實用的建議。綜言之,本校教師透過本系統的即時學習回饋機制,將更有效地瞭解學生之學習困難、並與他們進行良性互動,使教師得以適時調整教育方式。
5. 學生學習成效預警輔導機制
於100學年度起,本系亦配合本校之教學卓越計畫,整合現有的學習預警與導師輔導機制而建立「學生學習成效預警輔導機制」。依據本校《學生學習成效預警輔導實施要點》,學生學習成效預警可分為前學期1/2不及格、本學期期中缺課預警、本學期期中1/2不及格、本學期缺課預警等項目。本系各班導師可透過學校建置的導師資訊平台隨時得知班上所有學生的預警狀況,並於期中考後第二周即得知本學期期中1/2不及格預警之最新名單,以利儘快輔導補救。
此外,本系長久以來主動實施「期中成績預警補救措施」,於期末考試前兩週起,集中當學期期中考兩科以上不及格的同學於特定教室學習。參與自習同學需完成每一科目兩小時的指定學習時數,並由系辦公室審核其進度;無法參加的同學需向系主任請假並排訂補自習時段。相較於期中成績,此舉有效地降低了期末成績的不及格率。
6. 課程同儕輔導員與專業課程教學助理
本系自100學年度起,配合學校開辦了課程同儕輔導員(PA)與專業課程教學助理(TA)業務。每門專業課程由任課教師於學期初遴選優秀學生一至二名,接受學校相關的教育訓練,在通過後擔任課程同儕輔導員或專業課程教學助理。
課程同儕輔導員需於課後主動關懷和提醒缺課同學、協助老師進行全班課後輔導、並紀錄和提供教學卓越計畫所需之同儕輔導資料;專業課程教學助理則需協助教師準備課程、擔任專業課程教學助理工作、並協助教師提供學生課後諮詢與學習輔導之服務,以提昇本系教師教學品質和學生學習成效。
7. 師徒制的學習組織
本系會對一年級學生舉辦學群課程及選組說明會議,讓學生了解學群課程申請與選課流程,各學群安排專任教師擔任諮詢委員,俾其能了解學生性向與專長以給予適當建議。本系另對三年級學生舉辦「畢業作品製作」分組輔導,學生可依循自己的專長與興趣進行分組,並依據各教師的條件要求尋求指導教師,以便在四年級時在指導教師的輔導與建議下完成各組的畢業作品,這不但能讓學生適性發展找到志同道合的師友,也能透過完整的作品製作為自己的就業規劃鋪路。
本系自103學年起,在學校既有之組織架構外,試辦了以創客(maker)精神為內涵、實務操作與成品產出為標的、教師專長為核心、學生興趣為動力之曼陀藤制度(mentor)。具體而言,入學新生在經過系學會的介紹後,將根據教師的研究專長和興趣來選取「師傅」,同一師傅門下的學長姊就成了「師兄姊」,從而在師傅和師兄姊的帶領下,主動參與各種大傳領域的校內外比賽,使其創作實踐得以不受課程的框限。曼陀藤制度也可望幫助落實學長姊和學弟妹之間的專業連結,甚至可以強化未來系友間的凝聚力。
除上述本系推行之學生輔導機制外,本系亦依學校規定建置整體學生學習機制如下:
1. 學習輔導系統平台
本校資訊中心建置「四合e全方位主動學習平台」課業輔導系統之平台,學生可隨時上網下載最新教材、與老師作學習心得的互動、公告課程之作業等相關事項、瞭解學生之學習歷程。此系統於98年完成,包含「學生生涯歷程檔案」(e-Portfolio)及「課程學習地圖」之建置,並將「大專校院職能診斷平台」(UCAN)納入,於99年度起與「導師資訊平台」整合成為「四合e全方位主動學習平台」。導師可以利用四合e平台,全方位協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只要登入導師輔導平台,即可由 e-Portfolio、課程學習地圖,看到學生學習及生活的多元資訊,並可整合教學及行政單位,提供學生在學習及生活上的全程關懷。
2. 建置「課程學習地圖」
因應校、院教育目標訂定本系教育目標、專業核心能力指標,就業職能之專業核心能力與專業課程亦緊密結合,每一課程於核心能力指標之權重資料均納入課程學習地圖系統,呈現不同目標與指標間之相關性雷達圖,導師能隨時輔導學生深入瞭解修課內容、選課順序及規劃職涯所需能力,以利就業無縫接軌,引導學生有效使用此系統,並進行有系統的學習規劃。
3. 安排晤談時間(Office hour)
本系教師除授課時間外,每週均排定兩個時段至少6小時的晤談時間,經由面談或電訊(手機、電子郵件、網絡即時通訊等)方式進行晤談工作,提供學生課業、生活與生涯等三個主要面向的輔導和諮詢,透過多元的晤談主題關心學生,包含:人際關係、生涯規劃、學習適應、自我探索、家庭狀況、情感關係、生活適應、特殊事件、心理疾病、其他問題類別、選課輔導、前學期1/2不及格、期中預警、缺課預警、期中缺課預警等,且每位老師每學期均需與班上學生至少面談一次,晤談記錄亦作成電子版本之記錄,在每位老師的努力下晤談比率超過100%以上人次,即每學期每位導師均與導生進行一次以上之面談。
4. 選課說明與師生溝通座談會
本系為確保學生充分瞭解學科之教學目標與內容,透過各種管道(如:座談會)將必要的資訊傳達給學生,說明如下:
a. 依據學校選課時程,公佈每學年本系總開課程表。
b. 選課前進行選課說明會,由助教針對本校共同課程之規範宣導說明,並提供相關彙整之書面資料,供學生規劃選課。
c. 所有課程資訊均公佈在佈告欄與系網站上,並製作選課輔導相關檔案以供下載。授課教師必須要提供教學大綱。每學期開學前,藉由本校校園資訊網「課業輔導系統」,依授課科目輸入教學大綱,大綱中明列教學目標、進度、評分方式及參考教材等,並要求每年依課程需求作適當的內容更新,使選課同學充分了解授課內容及期望,相關課程公告亦可藉由課輔系統轉發至選課同學信箱。另外校方亦加強鼓勵任課教師透過輔導系統提供教材、課程資料,並藉由遠端儲存空間繳交作業、分享資源。
d. 導師可透過本校課業輔導系統檢視導生歷年修課紀錄,了解專長培養方向,提供多種管道之諮詢與建議。
e. 針對一年級舉辦學群課程及選組說明會議,讓學生了解學群課程申請、選課流程,各學群安排專任教師擔任諮詢委員,了解學生性向、專長給予建議。;針對三年級舉辦畢業作品製作分組輔導,學生可依循自己的專長與興趣進行分組,以及依據各教師的條件要求各別與教師諮商後完成分組作業,讓學生可適性發展並透過完整的作品製作與就業規劃接軌。
f. 自100學年度起開設「數位時代的新聞暨傳播倫理」課程,透過辦理系週會活動,凝聚系所師生共識。
5. 課業輔導系統與即時回饋系統
各課程建置課業輔導系統,教師透過本系統登入教學大綱、課程進度、分享教材資料與收取作業,並公告課程資訊、課程分組或校外參訪相關事項,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本課程得以培養的專業基本能力,並明訂評分方式與標準,依課程性質的差異採取不同的評量方式,達到培養能力的初衷。進一步透過本系統與學生作學習心得的互動,並配合即時學習回饋系統,以瞭解學生之學習困難,使授課教師得以適時調整。